2023年6月,广东明确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炒股配资平台排名,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其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更好强县促镇带村,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18日,惠州市“两会”召开。现场,“百千万工程”成为热议焦点。惠州市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惠城区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要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打造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和国家一流高新区。
同时,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聚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建设,突出抓示范带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取得新成效”的具体目标。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做好惠州“百千万工程”积极建言献策。
抓好山水经济,打造典型镇(村)
2024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持续巩固提升“环罗浮山”等13条示范带建设成效,示范带动全市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建设。
罗浮山下的福田镇,是“环罗浮山”示范带建设的关键环。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福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志明向记者介绍道,该镇以实体经济为抓手,益利素勒电磁线、金毅新材料等项目已投产,椰泰饮料项目已动工建设,2023年全镇GDP预计3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7亿元,税收2.3亿元。徐田典型村作为该镇联城带村的落脚点,农旅、文旅、民宿、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0万元。
“当前,我们已经委托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美丽圩镇和示范带(徐田、坳岭村)规划。”林志明介绍道,福田镇将按照规划蓝图和“七个一”要求整体化打造“一带一圩”,促进镇村与罗浮山联动发展,争创联城带村新典型,打造罗浮山下山水风光特色镇;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紧抓新材料、新能源、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加快镇域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庭院如何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惠州市创新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让农家庭院“方寸地”成为农村家庭的“增收园”。
惠州市政协委员黄玉玲介绍道,庭院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是打好惠州山水牌、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她建议要产业化经营,壮大规模。可以通过“一户一特色”连片打造,联合经营,形成规模;打造“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的“五个一”民宿发展模式等方式。同时,要充分采用农业科技新成果,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帮助农民掌握线上营销的策划、创作、推广实操方法,打开销路,帮助农户充分挖掘农产品卖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村增收致富。
疏人才、资金难题,破城乡发展不均困局
人才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加速剂。致公党惠州市委员会在“两会”期间提出,要创新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具体建议惠州在精准摸排基层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点单式”特派员选派模式,选派满足基层需求的特派员,既要选派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也要选派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利用省科技特派员库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引入外市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特派员,改变传统“一对一”结对帮扶方式,建立“多对一”“多对多”帮扶机制,让每个镇(街)、乡村、企业能同时享有多名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长效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入科技特派员背后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具体建设中,“三农”、小微企业等群体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成为这两大建设的一大束缚。惠州市政协委员黄丽娟建议炒股配资平台排名,惠州可加强普惠金融机制体系和金融市场建设。结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引导金融资源向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和规模大小的小微经济体特征,提供支付、信贷、投资三大金融功能的综合服务。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打通直接融资通道,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对间接融资渠道的过度依赖。加快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各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回归普惠金融本源,专注于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各类涉农保险,开发更多与惠州特色产品结合的保险服务品种,提升农业大灾保险覆盖面,提升“三农”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